2020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澳门凯发

2022年01月05日
澳门凯发-凯发k8娱乐
2020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
发布时间:2021-01-28 字体:[ ]
  卢爱红: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0年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女士、职业能力建设司主持工作的一级巡视员刘康先生、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先生出席,并一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先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形势逐季好转、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4%,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实施28项突破性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强。社保“免减缓降”政策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向60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支出就业补助和专项奖补资金上千亿元。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分别比2019年底增加3128万人、1147万人、1291万人。2020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02万亿元,总支出5.75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6.13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超过3.6亿张。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全面完成,惠及超过1.2亿退休人员。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展至所有城乡参保失业人员,全年1337万人领取不同项目的失业保险待遇,比2019年增加了841万人。17.2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稳步推进,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合同规模1.24万亿元,到账金额1.05万亿元。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稳定运行,提供9类28项全国统一服务,总访问量超过15亿次。

  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累计出台20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职业标准体系,发布互联网营销师等25个新职业信息,颁布56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和国企工资分配工作取得进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仲裁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工作成效显著,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5.5万件,为64.8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65.2亿元。各级人社部门将911个违法失信企业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向社会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804件。部本级集中公布2批次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80条,公布40件重大欠薪案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车辆登记、银行账户、不动产登记查询规定,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配套措施。组织开展2019年度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扎实推进冬季专项行动。依托“根治欠薪进行时”平台,加强举报投诉线索的转办督办。

  人社扶贫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就业扶贫增收入。贫困劳动力务工人数3243万人。全国9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技能扶贫强素质。全国组织贫困劳动力培训超过270万人次,技工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约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举办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推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技工院校建设。推进西藏技师学院和南疆四地州技工院校建设。社保扶贫保生活。截至2020年底,全国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9.99%。人才人事扶贫促发展。“三支一扶”计划共选派高校毕业生22.5万名,从事扶贫服务人员占比从2012年的23%提高到2019年的36%。“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1.92万人通过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取得高级职称。组织实施61个示范性专家服务团,新建1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行风建设成效显著。部署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推进人社服务事项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跨省办。启动实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上线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开通44项全国性服务和306项地方特色服务,总访问量超过6.2亿人次。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印发实施方案,对进一步优化7类涉老高频服务事项和20项具体工作提出要求。

  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和社保经办18项人社服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工作。制定部本级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对24个办事事项和89件次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以上就是我简要介绍的相关情况,相关材料已上传到人社部网站,大家可以查询了解。

  近期,我们继续组织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紧张的招聘、求职需求职业岗位信息,形成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这100个职业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6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19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6个属于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与第三季度相比,本期排行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明显,呈现出制造业人才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事业人才需求加大等特点。相关情况材料也已上传到人社部网站,大家可以进一步查询了解。

  我简要介绍这些。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2020年就业工作情况怎么样?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完成就业目标任务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年的工作有何打算?

  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感谢您的提问。2020年是我国就业发展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综合统计监测和调研情况看,2020年就业形势逐季好转、总体稳定、好于预期。主要体现在三个“稳”:一是新增就业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二是失业水平稳步回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6.2%的历史最高点,逐步回落,12月份降至5.2%,与2019年同期持平。三是重点群体就业稳中向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基本平稳,农民工外出规模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3243万人,超过上年水平。

  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顶压前行、担当作为,以空前力度应对空前冲击,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一是强力政策对冲。创新实施28项突破性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和个人减负1.54万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支出就业补助资金和专项奖补资金1000亿元。二是聚力就业扶贫。对贫困劳动力优先组织外出、优先留用稳岗、优先转岗安置。实施扶贫车间吸纳、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举措,拓展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三是加力创业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扩展享受范围,举办双创周系列活动,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用工和平台就业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四是发力重点群体。将高校毕业生作为重中之重,畅通市场化就业渠道,挖潜拓宽公共部门就业空间,实施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就业,强化平等就业服务,拓展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大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开通线上失业登记平台,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多措并举促进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五是着力优化服务。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开展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助力复工复产。创新开展大规模线上招聘,持续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系列活动,累计发布岗位信息千万人次。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互联网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同时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劳动力供给仍处高位,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权益,优服务、强培训、防风险、兜底线,努力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去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圆满成功举办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关注,请问今年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有什么考虑?

  职业能力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刘康:去年12月10日—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向大赛致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这届大赛的圆满成功举办,掀起了技能竞赛的新热潮,营造了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氛围。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坚持“完善竞赛体系”和“提升竞赛水平”两手抓,推动职业技能竞赛高质量发展。

  第一,完善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基本构建。今年,我们将乘势而上,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积极筹办第46届世赛和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二是统筹组织好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目前,已有超过130家行业、部门和大型央企申报了竞赛计划,我们将做好统筹协调。三是创新举办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两项专项赛事。四是督促指导各地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提升职业技能竞赛水平。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在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开展的同时,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通过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着力推动技能竞赛和技能培训、技能评价相衔接,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推动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我们将研究制定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全面推广集中开放办赛、赛展演结合的办赛模式,打造职业技能竞赛的特色。三是推动职业技能竞赛专业化。加强专家、教练、裁判等专业化人才培养,提高职业技能竞赛高质量发展水平。

  工人日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扶贫工作带来很大冲击。刚才发言人简单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人社领域各项扶贫任务完成得如何?

  卢爱红:请张莹司长介绍一下就业扶贫的相关情况,请刘康司长介绍一下技能扶贫的相关情况。

  张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会同有关部门,将就业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倾力作为,尽锐出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具体可概括为“一套政策、两大方向、三项手段、四个重点”。即:构建了一套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大方向,强化服务、培训、维权三项手段,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52个未摘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湖北地区四个重点。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又重点围绕“四个优先、三个重点”进一步强力部署推进。

  一是优先外出。始终把贫困劳动力作为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优先保障对象,以外出促就业、以增收助脱贫。疫情期间专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点对点”返岗复工协作机制,开通专车专列包机,帮助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累计输送贫困劳动力160万人。二是优先稳岗。全面落实稳岗政策,设立驻企服务专员,加强用工指导、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优先留用贫困劳动力。对失业的暂时遇到困难的贫困劳动力优先提供转岗服务,促进尽快实现再就业,落实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基本生活,全力把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三是优先服务。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实施“一对一”帮扶,力争服务无盲区。把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在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服务活动中优先保障,开设服务专区,举办专场招聘,提供专项岗位超千万。四是优先安置。对返乡意愿比较强的贫困劳动力,通过支持一批扶贫车间复工、推动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稳妥有序承接返乡贫困劳动力。全年累计通过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4万人,通过公益岗位安置502万人。

  三个重点,一是对脱贫任务最重的52个未摘帽县,动员平台企业开展促就业助脱贫行动,助力如期脱贫、如期摘帽;二是对贫困人口集中、就业机会有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动员各方资源实施就业帮扶行动,帮助358万贫困群众就业;三是对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湖北,组织东部六省市实施“6 1”定向帮扶,支持湖北贫困劳动力务工数超过2019年。

  经过不懈努力,就业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劳动力务工人数大规模增加,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6年的1527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3243万人;93.8%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就业帮扶政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完善政策衔接,优化服务举措,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刘康:“十三五”期间,我部高度重视技能扶贫工作,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技能扶贫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共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约1000万人次,其中2020年组织贫困劳动力培训27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将技能扶贫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要内容,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鼓励支持广大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合理调整培训补贴标准,按规定给予生活费、交通费补贴。提高贫困劳动力、农民工培训补贴标准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实施“互联网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加大线上培训免费开放力度,扩大课程免费范围。二是做好贫困地区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积极组织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共对29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备案了1000余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培育地方产业,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能力。三是深入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技工教育,优化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十三五”期间,技工院校累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36万人。四是强化“三区三州”等技工院校建设和对口帮扶。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建设技工院校或开设分校(教学点),支持援建西藏技师学院,结束了西藏没有技工院校的历史,选派优秀教师进藏支教,顺利实现招生,填补了西藏技工教育的空白。帮扶建设南疆四地州38所技工院校,组织援疆9省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五是统筹做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2020年,举办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选手参赛,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劳动者展示技能,推动技能就业、技能脱贫。六是组织“技能中国行”技能展示交流活动。聚焦脱贫攻坚,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延伸,推动贫困地区群众了解技能、学习技能。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技能扶贫成果,保持相关政策举措的稳定性延续性。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常态化技能帮扶机制。重点是实施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增强技能培训资源供给,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推动建设一批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培育一批劳务技能品牌,评选一批技能带头人,为促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开展特色培训、专项培训。

  卢爱红:刚才,两位司长分别介绍了就业扶贫和技能扶贫情况,我再介绍一下社保扶贫相关工作。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社保扶贫保生活”职能优势,调整优化社保扶贫政策、创新工作方法,推动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防止贫困劳动力因年老、工伤、失业等原因返贫致贫。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发力,帮助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切实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制定实施了代缴政策,明确各级财政为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费等,为解决贫困人员的参保问题打开了政策通道。之后,又进一步明确政策,将年满60周岁但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贫困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月发放待遇。

  二是实施大数据找人,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我们通过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摸清了全国应参保人员的底数,建立了含有13亿多人口数据的全民参保数据库,为社保精准扶贫打下了基础。与国务院扶贫办建立社保扶贫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将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与基本养老保险联网数据和全民参保数据进行比对,依托人社扶贫信息平台,直接将有关数据发给基层经办机构,为精准参保提供数据支持,减轻了各地的工作负担。

  各地人社部门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比对,依靠社保协办员、村委会、扶贫工作队等基层工作力量,像“过筛子”一样,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一个一个都找出来,从根子上解决了“找不到人”的问题。过去几年,我们先后开展了3.2亿人次的数据比对,核实完成率100%。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向贫困人员宣传党的好政策,使贫困人员认识到参保的好处,增强了参保积极性。目前,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98万人,参保率长期稳定在99.99%。2017年代缴政策实施以来,我们共为1.19亿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29亿元,基本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保尽保。2020年底,超过3014万贫困老年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老人1735万人。

  三是协调推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是月人均170元。通过推动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失业保险扩围提标等,帮助贫困劳动力按规定参加工伤、失业保险,防止因工伤、因失业等陷入贫困。同时,加强贫困地区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保经办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巩固人社扶贫成果,拓展政策帮扶效应,加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相关工作。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社保费“减免缓”政策已于2020年底到期。请问政策执行效果如何?2021年是否有新的减费或者降费政策?

  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谢谢你的提问。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从2月份到年底,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免、减、缓、降等政策合计减费1.54万亿元。我们知道,2015年至2019年,国家先后6次下调了社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共为企业减费近万亿元。去年1年就减免1.5万多亿元,可以说力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有网友说社会保险使出了“洪荒之力”。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企业普遍反映,减免社保费政策是惠及率最广、满意度最高、最为有效的支持政策,对纾解企业困难、促进经济恢复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支持企业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两个情况:一是截至去年12月底,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较2019年底分别增加1619万人、1147万人、1291万人,同比增幅为近5年之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越是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高。二是去年通过加大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和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压实地方政府保发放主体责任以及动用累计结余等举措,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通过社保费的减免,稳就业、保民生的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是一项临时性支持政策,去年年底已经到期,三项社会保险费从今年1月1日起已按规定恢复正常征收。同时,考虑到疫情风险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压力可能较大,规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今年4月底到期后,将再延长1年至2022年4月30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改革,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安全有力的保障、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春节临近,近期各地倡议“就地过年”。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让就地过年农民工等务工人员过个安心年、舒心年?

  张莹:感谢您的提问。倡议“就地过年”,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而这也需要周密部署、细化保障,让务工人员留得下、过好年。近日,中办、国办印发通知,要求针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就地过年群众增加的新情况,抓紧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部署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通过“四留”举措,推动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有关怀,企业开工复工有保障,农民工节后务工有支持。具体措施:

  一是送温暖留心。指导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引导务工人员安心就地过年。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吸引职工就地休假。协调强化餐饮商超、医疗卫生、治安消防等服务供应保障,确保企业和务工人员正常生产生活。力争通过暖心举措,让务工人员安心留在就业地。二是强政策留岗。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鼓励制定错峰放假和调休计划。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支持中高风险地区、重点行业开展以工代训,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通过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以岗留工、以薪留工。三是稳生产留工。强化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支持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开发一批消杀防疫、社区服务临时性岗位。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春节期间连续生产的重要医用物资生产、生活必需品生产等重点企业给予适当支持。通过稳定的生产,让务工人员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四是优服务留人。不间断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举办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面向重点群体开展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的“131”服务。及时对符合条件人员兑现失业保险待遇、临时生活补助,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供心理咨询、临时住所等便民条件。通过优化服务,保障好群众工作生活。

  近期,各地迅速行动,普遍发出就地过年倡议书。还有很多地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有的地方提供了资金补贴,比如福建、上海、江苏、天津、浙江等地为就地过年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租房补贴、困难补助;有的地方推出特色举措,比如浙江、广东、安徽等地为就地过年务工人员发放消费券、减免景区门票、安排文化旅游活动;有的地方支持企业生产,比如天津、广西等地为企业发放稳产满产奖励和招工奖补;有的地方加强留守人员帮扶,比如甘肃、湖南等地为在外地务工过年不回家人员及其家庭送去过年礼包,能够温馨陪伴,减少后顾之忧。

  我们也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做法,落实有效举措,为选择在就业地过年的务工人员送去暖心服务,让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同时,也将随时部署开展节后春风行动,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春节后有序返岗复工,稳定就近就地就业,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谢谢。

  卢爱红: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站地图